某某電子


用心做效勞 用品質贏口碑

司秉承"誠信、責任、創新"的經營理念,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盡善盡美的效勞,
願與各界好友同擴展、共繁榮、真誠期待能與您合作,共創輝煌!
您當前的位置
學者提出抑製有機發光二極管發光效率滾降新策略
來源: | 作者:佚名 | 發布時間: 2025-05-22 | 100 次浏覽 | 分享到: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與光電學院教授吳宏濱團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提出抑製有機發光二極管發光效率滾降的新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

“該策略通過降低長壽命三重態激子對單重態激子的猝滅作用,成功將器件在直流和脈沖驅動下的臨界電流密度分別提升至100 A/cm2和10 kA/cm2量級,達成了亮度高達地表太陽輻照水平147倍的超高亮度近紅外電致輻射。”論文通訊作者吳宏濱對《中國科學報》表示。

(a) 預研階段研製的10cm2的近紅外OLEDs實物照片;(b)人手指血管透射成像;(c) 基於柔性襯底製造的1.5×1.5 cm2可彎曲面光源;(d)可穿戴OLEDs貼片概念演示;(e)用於室內主動夜視照明等應用的示例。研究團隊供圖


近紅外波段(700-1700 nm)憑借在生物體內或組織中散射低、穿透深等特性,在光學相幹斷層掃描技藝、血氧/血糖等生化信息采集、面部/虹膜/指紋等生物辨識等多個範圍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是血氧/血糖儀、光生物調節和光學相幹成像等非侵入性、可穿戴、可植入電子設備的理想光源之一。然而,目前報道的有機近紅外發光二極管仍存在量子效率低、輻射光功率低、壽命短等不足,亟需探索新的材料體系和技藝路線,以開發出高效且明亮的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管,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為此,研究團隊在科技部重點研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選用了高躍遷振子強度和高發光效率的給體-受體-給體型稠環電子受體作為發光材料。結合系統的熱管理和優化載流子註入策略,基於BTA3的電致發光器件其最大外量子效率達到1.34%。器件呈現極低的效率滾降特性,在6個數量級的電流密度範圍內保持與最大效率相當的性能,下降至最大值一半時對應的臨界驅動電流J50達到59 Acm-2,遠超其他類型半導體材料。器件在連續直流驅動模式下,最大工作電流密度達到100 A/cm2以上,在脈沖寬度為1us的脈沖驅動模式下,最大工作電流密度達到10 kA/cm2級別,並達成了創紀錄的46786 WSr-1m-2輻射亮度,相當於地表太陽光譜輻照強度的147倍。

此外,研究團隊策劃製備了面積為10 cm2的大功率器件,以及基於柔性襯底製造的可彎曲面光源,並演示了這些器件在主動夜視照明、非侵入式生物成像以及與人體緊密貼合的生物醫學等場景中的應用潛力。


   
/
新聞類別
News
   
/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咨詢話機:400-000-0000   / 021-123 456


聯絡傳真:021-12345678

聯絡郵箱:123456@163.com

聯絡位置:浙江省寧波市某某路某某區某某號
售前咨詢
系統中沒有可顯示的在線客服記錄,請使用“內容編輯”進行添加。
售後咨詢
系統中沒有可顯示的在線客服記錄,請使用“內容編輯”進行添加。